当前位置:首页诗人唐代段文昌
段文昌

段文昌

[ 唐代 ]

段文昌(773年-835年),字墨卿,一字景初,西河(今山西汾阳)人,唐朝宰相,褒国公段志玄玄孙。段文昌早年曾入韦皋幕府,后历任灵池县尉、登封县尉、集贤校理、监察御史、补阙、祠部员外郎、翰林学士、祠部郎中。唐穆宗继位后,段文昌拜相,担任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,后以使相出镇,担任西川节度使。此后历任刑部尚书、兵部尚书、淮南节度使、荆南节度使,封邹平郡公。太和九年(835年),段文昌在西川节度使任上去世,时年63岁,追赠太尉。 ► 段文昌的诗词

生平

早年经历

段文昌自幼客居荆州,为人豁达豪爽,不拘小节,节度使裴胄虽知其才,但却不能加以任用。贞元十七年(801年),段文昌入蜀,被西川节度使韦皋辟为幕僚,授校书郎,后任灵池县尉。

累职拜相

元和元年(806年),朝廷因西川节度副使刘辟讨要节度使之位,命大将高崇文征讨西川。高崇文攻入成都,将刘辟槛送长安,并向朝廷推荐房式、韦乾度等归降的西川参佐。段文昌也在归降官员之中,虽受高崇文重视,但并未得到举荐。

元和二年(807年),李吉甫拜相。段文昌曾在李吉甫担任忠州刺史时前往干谒,因此得到提拔,被擢升为登封县尉、集贤校理,后历任监察御史、补阙、祠部员外郎。后来,唐宪宗欲授段文昌为翰林学士,但被宰相韦贯之阻挠。元和十一年(816年),韦贯之罢相。段文昌得授翰林学士,并升任祠部郎中,获赐绯色官衣。

元和十二年(817年),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。刑部侍郎韩愈奉诏撰写《平淮西碑》,大力歌颂裴度的功勋。李愬在平乱时功居第一,在碑文中却甚少提及,因此愤愤不平。其妻韦氏向皇帝申诉,称碑文内容不实。唐宪宗遂命人将韩愈的碑文磨去,让段文昌重新撰写。元和十四年(819年),段文昌又加知制诰。

元和十五年(820年),唐穆宗继位。段文昌被召入思政殿,以备顾问,不久便被拜为宰相,授为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出居藩镇

长庆元年(821年),段文昌上疏,请辞相位。唐穆宗遂任命段文昌为西川节度使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段文昌素知蜀地民情,到任后虽治政宽仁,但却法纪严明,深受蛮夷畏服。

长庆二年(822年),云南蛮族侵入黔中。朝廷接到黔中观察使崔元略的奏疏,非常担忧,诏命段文昌严加防备。段文昌派使者前往谈判,蛮族退兵而去。长庆四年(824年),唐敬宗继位。段文昌被征拜为邢部尚书,后改任兵部尚书,并代理尚书左丞。

826年(宝历二年),唐文宗继位。段文昌升任御史大夫,进封邹平郡公,后又出镇淮南,授检校尚书右仆射、同平章事、淮南节度使。太和四年(830年),唐文宗调段文昌为荆南节度使,改授检校左仆射。太和六年(832年),段文昌再次出任西川节度使。

无疾而终

太和九年(835年),唐文宗派宦官到西川赏赐春衣。段文昌可能是兴奋过度,刚刚受宣完毕便突然去世,时年六十三岁,被追赠为太尉。

轶事典故

关于段文昌的籍贯,《新唐书》和《旧唐书》有不同的记载。《旧唐书》认为是西河人:“段文昌,字墨卿,西河人”。《新唐书》则认为:“文昌,字墨卿,一字景初,世客荆州”。今人涉及段文昌多按《新唐书》的说法,或者直接写成山东齐州人。

如果根据出生地确定某人的籍贯,旧唐书的记载比较符合历史,段文昌应该是西河人。理由如下:

1.宋代《太平寰宇记》记载的汾州西河县最著名人物只有段文昌。《太平寰宇记》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,比《新唐书》早,编者乐史生活于宋初,他将段文昌列为汾州唯一的名人,说明当时朝野认同。

2.《旧唐书》对段氏家族与荆州的关系记载的很清楚。《旧唐书》在记载“西河人”的同时也记载“文昌家于荆州,倜傥有气义,节度使裴胄知之而不能用”、“文昌于荆、蜀皆有先祖故第,至是赎为浮图祠。又以先人坟墓在荆州,别营居第,以置祖祢影堂”,说明《旧唐书》对段文昌家族迁居南方的事情是比较清楚的。如果段氏家族居荆州与西河没有联系,《旧唐书》作者决不会写“西河人”。

3.段文昌原籍西河有历史依据。段文昌祖辈段志玄起家太原,所以段志玄子孙迁居太原汾州西河合乎情理。

段氏家族从隋末迁离山东齐州,到段文昌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,说祖籍山东齐州还可以,说段文昌是山东齐州人就没有任何道理了,所以断不能说段文昌是齐州人。《新唐书》表达为“世客荆州”不等于说段文昌是荆州人。段氏家族客居荆州就是说他们不是荆州人,或者说段氏父子没有一个生于荆州。所以《旧唐书》和《太平寰宇记》认为段文昌是西河人的说法是正确的。

因此,段文昌应该是西河人(今山西汾阳),祖籍齐州(今山东临淄),晚年父子客居荆州。

家庭成员

猜你喜欢
浣溪沙·酒醒香销愁不胜

酒醒香销愁不胜,如何更向落花行。去年高摘斗轻盈。

夜雨几番销瘦了,繁华如梦总无凭。人间何处问多情。

透碧霄·舣兰舟
宋代查荎

舣兰舟。十分端是载离愁。练波送远,屏山遮断,此去难留。相从争奈,心期久要,屡更霜秋。叹人生、杳似萍浮。又翻成轻别,都将深恨,付与东流。

想斜阳影里,寒烟明处,双桨去悠悠。爱渚梅、幽香动,须采掇、倩纤柔。艳歌粲发,谁传馀韵,来说仙游。念故人、留此遐洲。但春风老后,秋月圆时,独倚西楼。

水仙子·次韵

蝇头老子五千言,鹤背扬州十万钱。白云两袖吟魂健,赋庄生《秋水》篇,布袍宽风月无边。名不上琼林殿,梦不到金谷园,海上神仙。

少年游·参差烟树灞陵桥
宋代柳永

参差烟树灞陵桥,风物尽前朝。衰杨古柳,几经攀折,憔悴楚宫腰。

夕阳闲淡秋光老,离思满蘅皋。一曲阳关,断肠声尽,独自凭兰桡。

青玉案·征鸿过尽秋容谢

征鸿过尽秋容谢。卷离恨、还东下。剪剪霜风落平野。溪山掩映,水烟摇曳,几簇渔樵舍。

芙蓉城里人如画。春伴春游夜转夜。别后知他如何也。心随云乱,眼随天断,泪逐长江泻。

两汉李陵

径万里兮度沙漠,为君将兮奋匈奴。

路穷绝兮矢刃摧,士众灭兮名已隤。

老母已死,虽欲报恩将安归?

咏莲
宋代杜衍

凿破苍苔涨作池,芰荷分得绿参差。

晓开一朵烟波上,似画真妃出浴时。

谢新恩·樱花落尽阶前月
五代李煜

樱花落尽阶前月,象床愁倚薰笼。远似去年今日,恨还同。

双鬟不整云憔悴,泪沾红抹胸。何处相思苦?纱窗醉梦中。

夜坐
宋代张耒

庭户无人秋月明,夜霜欲落气先清。

梧桐真不甘衰谢,数叶迎风尚有声。

闽中秋思

雨匀紫菊丛丛色,风弄红蕉叶叶声。

北畔是山南畔海,只堪图画不堪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