兂zān(ㄗㄢ)
⒈ 古同“簪”。
兂字UNICODE编码U+5142,10进制: 20802,UTF-32: 00005142,UTF-8: E5 85 82。
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兂【子集下】【儿部】 康熙筆画:4画,部外筆画:2画
《正譌》古文簪字。註見竹部十二畫。
兂【卷八】【兂部】
首笄也。从人,匕象簪形。凡兂之屬皆从兂。簪,俗兂从竹从朁。側岑切
(兂)首筓也。竹部曰。筓、簪也。二字爲轉注。古言筓。漢言旡。此謂今之旡卽古之筓也。古經無簪字。惟易豫九四。朋盇簪。鄭云。速也。實寁之假借字。張揖古今字詁、作撍。埤蒼云。撍、疾也。寁撍同字。京作撍。經文之簪、古無釋爲筓者。又士喪禮。復者一人。以爵弁服簪衣于裳。注云。簪、連也。然則此實鐕之假借字。金部曰。鐕可以衣箸物者。凡經典此二簪字外、無言簪者。从儿。匕象形。此非相與比敘之匕。乃象旡之形也。旡必有岐。故又曰叉。俗作釵。釋名曰。叉、枝也。因形名之也。篆右象其叉。左象其所抵以固弁者。側琴切。七部。凡兂之屬皆从兂。
(簪)俗兂。今俗行而正廢矣。从竹。从朁。朁聲。